美国经济增长的乏力,无疑会对美国的原油消费构成压力。
加强对汞污染、磷石膏、铬渣、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行业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科学规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石化处处长蒋健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非常重视产能过剩问题,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地方政府和企业执行不到位。
4月3日,记者从2013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获悉,今明两年化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将出台。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蔡荣华表示,政府部门将带头把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做好,进一步摸清和分析化工行业产能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彻底解决过剩问题。二是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对此,出席会议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强调,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今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全行业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求,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重点开发和推广中低品位化学矿和重质油等劣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重点突破和发展大宗合成材料及关键合成材料高性能化、低成本制造技术,以及开发特种工程塑料、膜材料、碳纤维及芳纶特种纤维、氟硅新材料等高端化工新材料制备技术等,推动产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加快转移,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会上,针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行业内的重点骨干企业、研究院、专业协会、地方协会以及资深专家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并坚定了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李勇武建议,将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落后产能较大的行业,纳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按年度分解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国际权威的化工生产和销售标准MSDS也将对二甲苯列入低毒类化学物质之列。
为什么PX项目在中国安家总是不顺?究竟PX存在何种安全隐患,对环境和民众生活带来多大影响呢?让人望而生畏的化工原料PX究竟为何物,但凡名字一出现,民众就会谈化色变?PX的化学名称叫对二甲苯,是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主要用于制取PTA(精对苯二甲酸)和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如有的网友所言:尽管知道PX项目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做它的邻居还是没有安全感,一旦发生泄漏还是老百姓埋单。中海壳牌通过企业开放日活动将公众请进厂区,附近的居民、学生、官员都曾走进石化厂区,近距离接触石化产品,亲身体验公司的安全文化。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搭成,它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三者之间持续的沟通和维护。
对二甲苯是制取合成纤维的原料,是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日用消费品生产的上游中间原料之一,我们平常穿的、用的都与PX息息相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剑峰表示,PX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毒性,基本上和常用的汽油差不多,只是在PX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苯是致癌物,一旦泄漏可能会影响环境。
当初大连准备建PX项目时,也有人提出PX选址需距离城市100公里。它的毒性究竟有多大?查阅大学化学教材等资料可见,PX本身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在芳烃系列中,苯、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毒性是依次降低的。国内不少化工厂落户甚至建成前,当地的居民往往不清楚搬来的是何人家,等发现后自然有一种蒙在鼓里的感觉,怀疑、焦虑的情绪不断放大。化工产品在生产和运输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众产生抵触心理在情理之中。
燃烧的火炬和不断冒出的白烟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公众质疑往往是因为不了解和不知情。同时,企业也要拆掉四周的围墙,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开门办企。但专家称,国际上对PX的选址并没有相关规定,相反化工厂建在城市周围的实例却屡见不鲜,美国休斯敦PX装置距城区1.2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装置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装置与居民区仅一条高速公路相隔。对政府而言,主动向外界公开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公众明白,政府不仅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时刻将公众的利益摆在最前列。
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用什么终结一闹就停困局》,呼吁各方理性对待。当公众获得了尊重,企业才会受到信任。
有专家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PX属于基础产业,也是需要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政府和企业面前,公众不甘于、也不应该成为弱势一列。
2007年厦门PX项目曾遭到公众强烈反对,政府经受巨大压力,几经协调后最终以企业迁址收场。在台湾地区,对二甲苯并不属于毒性管制品。一方面是亟须提高产能的化工原料,一方面是公众期望的安居空间,二者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实现共存?理性回归呼唤建立公信力昆明PX项目遇到了当年厦门PX同样的情况,公众不愿意企业在自家门口建化工厂。随着昆明市民反对PX项目落户的声音持续不断,一时间,关于PX项目是否该上马的讨论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据统计,中海壳牌7年间共接待了5000余名来客,这种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界关注的办企方式,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尊重。但国内PX投产的情况却与实际需求相悖,除了2009年国内PX新建项目集中投产,呈现井喷式增长外,近年来,中国PX产能增长一直比较缓慢,2010~2012年产能年均增速仅为8%,远低于下游PTA产能年均15%的增速。
即便这样,全国各地仍有多家PX设备计划上线,原因何在?事实上,PX与人们生活的相关程度并不亚于药品。很多在中国设立工厂的跨国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每年的公司年报中,可持续发展被列在显要位置,因为注重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这些公司从项目规划到建设期,再到运营期,都时刻保持着信息公开的状态,同时主动发布环评报告,搭建平台接受公众监督。
近期媒体对彭州、昆明PX项目惹争议的报道不禁让我们想起,前些年大连、厦门等地的PX项目建设同样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和抵制。对企业而言,尤其是化工企业,首先应该苦练内功,严把生产工艺和流程,将本质安全放在首位,做到远比说到更有信服力
即便这样,全国各地仍有多家PX设备计划上线,原因何在?事实上,PX与人们生活的相关程度并不亚于药品。有专家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PX属于基础产业,也是需要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如有的网友所言:尽管知道PX项目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做它的邻居还是没有安全感,一旦发生泄漏还是老百姓埋单。但专家称,国际上对PX的选址并没有相关规定,相反化工厂建在城市周围的实例却屡见不鲜,美国休斯敦PX装置距城区1.2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装置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装置与居民区仅一条高速公路相隔。但国内PX投产的情况却与实际需求相悖,除了2009年国内PX新建项目集中投产,呈现井喷式增长外,近年来,中国PX产能增长一直比较缓慢,2010~2012年产能年均增速仅为8%,远低于下游PTA产能年均15%的增速。为什么PX项目在中国安家总是不顺?究竟PX存在何种安全隐患,对环境和民众生活带来多大影响呢?让人望而生畏的化工原料PX究竟为何物,但凡名字一出现,民众就会谈化色变?PX的化学名称叫对二甲苯,是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主要用于制取PTA(精对苯二甲酸)和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剑峰表示,PX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毒性,基本上和常用的汽油差不多,只是在PX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苯是致癌物,一旦泄漏可能会影响环境。它的毒性究竟有多大?查阅大学化学教材等资料可见,PX本身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在芳烃系列中,苯、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毒性是依次降低的。
很多在中国设立工厂的跨国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每年的公司年报中,可持续发展被列在显要位置,因为注重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这些公司从项目规划到建设期,再到运营期,都时刻保持着信息公开的状态,同时主动发布环评报告,搭建平台接受公众监督。2007年厦门PX项目曾遭到公众强烈反对,政府经受巨大压力,几经协调后最终以企业迁址收场。
当初大连准备建PX项目时,也有人提出PX选址需距离城市100公里。化工产品在生产和运输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众产生抵触心理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是亟须提高产能的化工原料,一方面是公众期望的安居空间,二者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实现共存?理性回归呼唤建立公信力昆明PX项目遇到了当年厦门PX同样的情况,公众不愿意企业在自家门口建化工厂。中海壳牌通过企业开放日活动将公众请进厂区,附近的居民、学生、官员都曾走进石化厂区,近距离接触石化产品,亲身体验公司的安全文化。在台湾地区,对二甲苯并不属于毒性管制品。据统计,中海壳牌7年间共接待了5000余名来客,这种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界关注的办企方式,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对企业而言,尤其是化工企业,首先应该苦练内功,严把生产工艺和流程,将本质安全放在首位,做到远比说到更有信服力。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用什么终结一闹就停困局》,呼吁各方理性对待。
国际权威的化工生产和销售标准MSDS也将对二甲苯列入低毒类化学物质之列。对二甲苯是制取合成纤维的原料,是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日用消费品生产的上游中间原料之一,我们平常穿的、用的都与PX息息相关。
当公众获得了尊重,企业才会受到信任。同时,企业也要拆掉四周的围墙,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开门办企。
留言0